2023年,随着全国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经济加快恢复和回升,各部门针对制造业密集出台新政,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一批基础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建设,为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带来诸多利好。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展览与传媒中心特收集整理出近期通用机械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园区建设、QY球友会app免费下载工程签约、项目开工等政策与市场信息,看看通用机械行业将享受哪些政策红利,看通用机械行业有哪些市场机遇!
近日,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纲要》指出,增加优质服务供给,统筹推进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发展。同时,促进生活服务品质升级,引导网约出租车服务规范发展;并鼓励超市、电商平台等零售业态多元化融合发展。
《纲要》提出,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力持续增强,建成一批具有引领力的质量卓越产业集群;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品牌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并形成一大批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
商务部等17部门近日印发《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边(跨)境经济合作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明确了5类15方面政策举措,着力推动边(跨)合区高质量发展,优化顶层设计,促进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文件提出稳步有序研究推动新设和扩区调区,并将畅通跨境物流和资金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
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以下称边(跨)境经济合作区)是我国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合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也是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日发布《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 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主要目标,到2025年,通过统筹推进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进一步提升高效节能产品设备市场占有率。
具体看,与2021年相比,到2025年,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在运高效节能电机、在运高效节能电力变压器占比分别提高超过5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在用主要家用电器中高效节能产品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在运工商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通用照明设备中高效节能产品占比分别达到40%、60%、50%。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利用更加规范畅通,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回收利用先进模式,推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等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4.5亿吨。
到2030年,重点领域产品设备能效水平进一步提高,推动重点行业和领域整体能效水平和碳排放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协同效应有效增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为顺利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2月23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计划》指出,到2025年,智能检测技术基本满足用户领域制造工艺需求,核心零部件、专用软件和整机装备供给能力显著提升,重点领域智能检测装备示范带动和规模应用成效明显,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基本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推动100个以上智能检测装备示范应用,培育一批优秀场景和示范工厂,深化智能检测装备在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子、钢铁、石化、纺织、医药等8个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计划》明确,研制一批专用智能检测装备。围绕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钢铁、石化、纺织、医药等行业专用检测需求,支持用户牵头,产学研用跨学科、跨领域攻关,开展基于数字模型的正向设计,融合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艺,研制开发一批专用智能检测装备。在石化行业方面,开发小口径工业管道多模态检测装备、非金属油气管道非接触式检测装备、大型机组轴向位移测量装置、烯烃产品在线质量检测、智能远程监控与健康诊断系统、有毒气体检测仪等。
为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与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相互穿越、跨越及邻接工程(以下简称交汇工程)的保护,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和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安全,近日水利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了《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与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交汇工程保护管理办法》,对拟建、在建和已建交汇工程保护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办法》强调,水利部和国家能源局按照部门职责分工,依法指导协调交汇工程保护工作,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企业依法负责交汇工程保护的有关工作。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依法合规、统筹兼顾、后建服从先建、经济合理和保护环境的原则,围绕交汇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竣工验收、运行管理等全过程,加强交汇工程保护管理工作。
工信部印发《关于完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
为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促进产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2022年12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实施方案》中提出了三大重点任务,11项子任务,主要围绕工信领域“评什么”“怎么评”“谁来评”“怎么用”展开。
水利部日前就推进水利工程配套水文设施建设印发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围绕流域防洪、国家水网、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数字孪生水利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扩)建、加固的水利工程因地制宜建设配套水文设施,已建、在建的水利工程根据需要逐步完善配套水文设施,确保水利工程配套水文设施应建尽建、应建快建、应建优建。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水库工程。各类水库应配套建设水文设施,按照水文技术规范要求,全面检视水库控制流域内雨量站的数量、布局等情况,结合流域面积和降水强度,补充完善雨量监测站网。水库主要汇入河流应建设水文设施,大型水库及特别重要的中型水库应设立入库、出库水文站,建设库区雨水情自动测报和调度管理系统。
从湖北省委军民融合办获悉,《湖北省突破性发展高端装备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已印发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省高端装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基础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5500亿元。
2月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坚决把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扭住碳排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实施产业绿色提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增效等“碳达峰十五大行动”。
《方案》指出,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打造以绿色低碳为主要特征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3%。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采取十大行动,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2月6日,从河南省政府获悉,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对此工作进行部署。
按照《方案》,我省将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碳汇能力提升行动、减碳科技创新行动、绿色低碳招商引资行动、绿色低碳招才引智行动和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等十大行动。QY球友会app免费下载
1月3日,贵州省能源局、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印发《贵州省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研究推动流域梯级水电站扩机。优化挖掘梯级水电深度开发潜力,研究梯级水电系统性调整方案,研究开展水电扩机工程前期工作。推进乌江干流等梯级水电优化开发,促进流域风电、光伏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十四五”积极开展乌江干流等梯级电站扩机的前期工作,力争到2030年扩机规模达到200万千瓦左右。
山西省发改委、省住建厅实施污水管网建设重点工程,到2025年完成3700公里城镇雨污合流制管网改造,有效解决汛期城市积水内涝等问题。全省实施污水管网建设重点工程。其中,污水管网排查工程,以黄河干流和汾河、沁河等沿线城市和县城为重点,全面排查污水管网、雨污合流制管网运行情况,合理优化现有排水管网,结合城市内涝防治等要求,健全管网排水功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到2025年QY球友会,全省完成3700公里城镇雨污合流制管网改造,有效解决汛期城市积水内涝和污水溢流直排等问题。
2月9日,据俄新社的报道,中国和俄罗斯正式签署了关于“远东线路”天然气管道的政府间协议。QY球友会app免费下载按照协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将通过“远东线路”管道向中方每年出口100亿立方米天然气。
“远东线路”管道从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至中国,通过达利涅列琴斯克地区(俄罗斯联邦),穿越乌苏里河,从中国虎林市入境的路段。天然气来源地为萨哈林(即库页岛)。中俄双方各自运营境内路段,以人民币和卢布结算。
目前,俄气公司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向中国供应天然气。2021年增加到了104亿立方米,2022年该管道出口量达155亿立方米。计划到2025年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的最大年供气量。
2月27日,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9#机组)顺利通过验收。至此,白鹤滩水电站16台机组全部通过验收。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和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境内,是三峡集团在金沙江下游投资建设的四座梯级电站中的第二个梯级。电站共安装16台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截至2月26日,白鹤滩水电站年内发电90亿千瓦时,累计发电646.5亿千瓦时。
2月18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联合中船贸易建造的8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大鹏公主”号在中船长兴造船基地命名交付。这是继中国首艘国产大型14.7万立方米LNG船“大鹏昊”号之后,为同样位于深圳大鹏湾区域的华安LNG岸站配套的第一艘LNG船,是沪东中华建造的以“大鹏”湾为背景命名的第四艘LNG运输船,也是沪东中华2023年完工交付的首艘LNG船。
“大鹏公主”号是全球最大浅水航道第四代LNG船,由沪东中华自主设计建造。该船总长239米,型宽36.6米,液舱型式为GTT NO. 96 L03+,入中国船级社(CCS)和美国船级社(ABS)双船级。
3月25日6时55分,我国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3号机组正式具备商运条件。至此,中广核在运核电机组达到27台,在运装机容量超过3056万千瓦,我国在运核电机组持续扩容。
防城港核电项目是我国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首个核电项目,是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和广西重点工程。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一期工程两台机组已于2016年建成投产,累计上网清洁能源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二期工程两台机组采用“华龙一号”技术,单台机组年发电量近100亿千瓦时。防城港核电项目预计一、二期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将突破345亿千瓦时。
2月27日下午,随着世界单套规模最大的80万吨/年苯乙烯装置顺利投产,中国石油广东石化2000万吨/年炼油、120万吨/年乙烯、260万吨/年对二甲苯炼化一体化项目打通全流程并全部产出合格产品,实现一次开车成功,进入全面生产阶段。
广东石化项目位于广东省揭阳市,占地920公顷,相当于45个鸟巢大小,面朝南海,连接世界,被列为广东省制造业“十四五”规划重点支持的四大油气炼化基地之一和揭阳市的“一号工程”。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654亿元,是中国石油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
2月15日,我国首个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投用,该站是由中石化燃料油公司大连盛港油气氢电服“五位一体”综合加能站升级而来,每天可产出1000公斤99.999%高纯度氢气。
该项目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分布式甲醇制氢系统,包含甲醇重整、催化氧化、过程强化、系统集成等多项自主创新成果,系统制氢效率及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同时,该系统环保性能优异,生产过程中无固废影响、无废水外排、无尾气污染。在满足加氢站内安全和运营控制要求的前提下,与国内同类运行装置相比,能耗更低、甲醇消耗更少。
3月24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联合中船贸易为中远海运中石油国事LNG运输项目建造的第三艘17.4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昆仑”号,提前一个月在中国船舶长兴造船基地命名交付。这是我国今年交付的首艘大型LNG运输船。
“昆仑”号是当今世界主流大型LNG运输船,由沪东中华自主研发设计,拥有完全知识产权。该船总长295米,型宽45米,型深26.25米,航速19.5节,入级英国劳氏船级社(LR)和中国船级社(CCS)。
近日,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在广州南沙完成小虎岛电氢智慧能源站建设。该站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示范工程,也是国内首个应用固态储供氢技术的电网侧储能型加氢站,实现了从电解水制氢,到固态氢储存,再到加氢、燃料电池发电和余电并网,氢和电的融合,加快建成新型电力系统。
能源站所采用的核心技术和装置全部国产化,固态储氢装置核心单元的体积储氢密度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不仅如此,固态储氢装置可替代传统加氢站中的氢压缩机、高压储罐和纯化系统,可使单站建设成本节约200余万元。
3月24日,国内首艘入级中国船级社的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在广东顺利下水,该船由长航集团所属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总体研发设计,由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造。
“三峡氢舟1号”采用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动力系统,通过加注35MPa压缩氢气,采用氢燃料电池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后为全船提供电能,实现全程零污染排放。船舶为钢铝复合结构,总长49.9米,型宽10.4米、型深3.2米,定员80人。其氢燃料电池额定输出功率500千瓦,最高航速达到每小时28公里;巡航航速20公里每小时状态下,续航里程可达200公里。
2月7日,粤港澳大湾区首座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在中国海油金湾“绿能港”二期项目完成外罐主体结构施工作业,全面转入内罐施工阶段,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和华南地区的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
金湾“绿能港”二期项目于2021年6月开工建设,被列入国家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同时建设5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及配套设施,2024年建成投产后,金湾“绿能港”将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储运基地,年处理能力可达700万吨,折合气态天然气约100亿立方米。
近日,随着重达600吨的储罐穹顶被气压抬高至10层楼的高度,由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投资建设的芜湖长江LNG内河接收(转运)站项目首座10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储罐成功升顶,标志着项目储罐主体工程顺利完工,转入内罐施工阶段。
作为长江流域最大的LNG储罐群,该项目计划一期建造2座10万立方米储罐,预留42万立方米储罐区,总罐容62万立方米,预计2024年建成投运,将实现接卸、储存、反输以及液态外输和气化外输LNG功能,LNG年处理能力将达150万吨。
2月16日,中国石化在北京、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三地举行启动仪式,宣布中国石化在内蒙古第一个绿氢示范工程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开工。项目利用鄂尔多斯地区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发电直接制绿氢,年制绿氢3万吨、绿氧24万吨,就近用于中天合创鄂尔多斯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降碳减碳。
该项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是继2021年启动建设新疆库车绿氢示范工程以来,中国石化建设的又一个绿氢示范项目,也是中国石化在内蒙古的第一个绿氢化工项目。项目由中国石化新星公司负责实施,主要包括风能及光伏发电、输变电、电解水制氢、储氢、输氢五部分,其中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450兆瓦和270兆瓦、电解水制氢能力3万吨/年、储氢能力28.8万标立方。
中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项目和首个大型地面厂房抽蓄项目,3月16日分别在甘肃庆阳市和玉门市开工建设。两项工程投产后,每年可替代燃煤消耗6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00万吨,具有显著节能减排效益,推动新能源基地大规模开发利用。
据介绍,总投资304亿元人民币的两项工程,对于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2月14日,在烟台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烟台海阳至威海乳山的核能供热长输管网工程启动,这是“暖核一号”三期900MW核能供热工程的配套输热管网,标志着我国首个跨地级市的核能供热长输管网工程正式开工,将实现零碳热源的跨区域互通共享。
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暖核一号”三期900MW核能供热工程是世界最大的单台机组抽汽供热工程,采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能零碳供热技术,于2022年7月开工。目前,“暖核一号”核能供热热源项目已完成投资3.9亿元。900MW核能供热工程厂内热源建设等正在稳步推进,利用2号机组换料窗口,机组本体工程已完成,厂内供热管网、泵站正在按计划高质量建设。
总投资837亿元的兵器工业集团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3月26日,北方工业集团联手盘锦鑫诚实业集团与沙特阿美在北京会谈,并签署股东协议,华锦阿美石化有限公司是沙特阿美、北方工业集团与盘锦鑫诚实业集团共同出资设立的合资公司,三方持股比例分别为30%、51%和19%。合资公司包括一座日加工能力为30万桶的炼油厂和一座年产165万吨/年乙烯和200万吨/年对二甲苯的化工厂,预计在2026年投入全面运营。
根据2022年3月28日兵器工业集团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示显示:项目炼油部分共建设 17 套生产装置,包括常减压装置、轻烃回收装置、高丙烯催化裂化装置、气分装置、碳二回收装置、产品精制装置、煤柴油加氢装置、蜡油加氢裂化装置、柴油加氢裂化装置、渣油加氢装置、汽油加氢装置、焦化石脑油加氢装置、芳烃联合装置、硫磺回收装置、酸性水汽提装置、溶剂再生装置、延迟焦化装置。
3月29日上午,中沙两国携手共建的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在辽宁盘锦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开工。这意味着该项目全面进入到工程施工阶段,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中沙全面战略合作的样板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占地8.9平方千米,总投资837亿元,主要建设1500万吨/年炼油和165万吨/年乙烯、200万吨/年PX等共32套工艺装置,以及配套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巴斯夫官方微信3月23日消息,在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包括新戊二醇及柠檬装置在内的项目群开工建设。世界级规模的新戊二醇装置年产能8万吨,预计于2025年第四季度投产。届时,巴斯夫全球新戊二醇年产能将提升至33.5万吨。
目前,巴斯夫在中国南京和吉林、德国路德维希港以及美国自由港均拥有新戊二醇生产装置,在湛江投资的是其第五座装置。
3月22日,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三门核电4号机组浇筑核岛第一罐混凝土(FCD),标志着三门核电二期工程建设序幕全面拉开。
作为全国两会后我国首台开工的核电机组,三门核电4号机组由三门核电联合上海电气集团、哈电集团、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核苏阀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等10余家国有企业,40余家民营企业进行设备供货,将进一步加大国产化设备设计和制造应用的力度。
近日QY球友会,由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投资建设的甘肃省最大黄龙抽水蓄能电站顺利开工。该项目在喜获甘肃省发改委核准批复后,正式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该项目是《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和《甘肃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中长期开工建设项目,也是目前甘肃省开工建设的最大抽水蓄能电站,设计总装机容量21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23.5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31.33亿千瓦时。
2月4日,三峡集团福建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位于漳浦六鳌半岛东南侧外海海域,场址面积约22.9平方千米,是闽南外海首个风电场项目,是全国首个批量化应用单机容量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项目。项目总投资近60亿元,设计总装机容量400兆瓦,投产后年上网电量可超16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6万吨。
日前,辽宁大雅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式获得省发展改革委核准,标志着该项目进入工程建设准备阶段。辽宁大雅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辽宁“十四五”时期重点能源工程项目,位于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总投资110亿元。电站装机容量1600MW,装设4台单机水泵水轮发电机组,电站枢纽建筑物主要由上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系统及地面开关站等组成,计划2023年开工建设。
3月28日,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甘肃黄羊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开工。项目位于甘肃省武威市黄羊河峡谷内,是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
甘肃黄羊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安装4台单机容量35万千瓦的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组,额定水头478米,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6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21.33亿千瓦时。电站枢纽工程主要由上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系统、下水库及地面开关站等组成,预计2030年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3月18日,内蒙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举行2023年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开工仪式主会场设在呼和浩特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分别设立分会场。
此次集中开工,涉及6个新能源项目和两个超超临界火电项目,总装机1070万千瓦、总投资506亿元,装机相当于再造一个能源集团,创造了自治区所属国有企业一次性开工规模最大、投资额度最多的历史记录,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发展壮大区属国企的信心和决心。项目投产运营以后,年发电量可达38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500多万吨,节约标煤540万吨。
3月18日,国家电网公司辽宁重大电网工程暨大雅河、兴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对于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集中开工项目,包括阜新丰田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盘锦辽滨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营口虎官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55项重大电网工程,以及大雅河、兴城两项抽水蓄能工程,总投资338亿元。
2月6日,中国华能2023年新能源建设推进会上首批新能源项目开工。中国华能将靠前安排2000万千瓦、共计152个新能源项目实现实体开工和施工准备,全年新能源开工3000万千瓦以上,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
本次实现实体开工和施工准备的新能源项目涉及全国29个省区,主要聚焦“三线一带”,即北线清洁能源基地、东线海上风电、西南“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以及中东部分散式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建设开发。
近日,中国海油、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壳牌集团和埃克森美孚公司在中国北京和广州、英国伦敦、美国休斯敦、新加坡五地,以“线上+线下”形式共同签署《在中国大亚湾地区开发和运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简称CCS/CCUS)项目联合研究协议》。
根据协议,签约四方将充分发挥各方资源和技术优势,在大亚湾石化园区开展规模化CCS/CCUS集群全产业链示范项目的技术、商业及政策可行性研究和评估工作,将为广东省乃至我国推进规模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应用,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2月3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百万吨乙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了河南省生态环境技术中心组织的专家技术审查。据悉,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位于孟津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项目建设投资246亿元,其中环保投资约17亿元,占建设投资的7.01%。
该项目以洛阳石化炼油厂提供原料为基础,建设以100万吨/年乙烯装置为龙头的15万吨/年丁二烯抽提装置、60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装置、40万吨/年芳烃抽提装置、3万吨/年苯乙烯抽提装置、30万吨/年茂金属线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装置、25万吨/年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LDPE/EVA)装置、10万吨/年EVA装置、20万吨/年环氧乙烷装置、40万吨/年3#聚丙烯装置、20万吨/年4#聚丙烯装置等13套石油化工生产装置。
3月27日,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初步投资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中国海油大厦举行。本次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海油与壳牌集团在多年深入合作的基础上,再度携手谱写炼化一体化新篇章。
据悉,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21亿元,拟建设16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及其下游共18套化工装置及配套的公用工程、储运、消防和火炬等配套系统。其中,7套装置采用壳牌专有技术,有4套装置工艺技术是国内首次应用。该项目通过大型压缩机组电气化及相关“减碳”设计方案,推动可再生绿色能源电力的利用,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实施;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差异性、高竞争力、高品质等特点,将减少中国市场对高性能茂金属聚烯烃、高端聚醚多元醇、高碳烯烃聚合单体、可降解高碳醇和高品质润滑油添加剂等产品的进口依赖,填补国内高端化工品的空白,满足大湾区对高品质产品的市场需求。
3月28日,宁夏电建成功中标国家电投通辽2×350MW智慧热电联产机组PC总承包项目Ⅰ标段6号机组及部分公用系统建筑安装施工总承包工程,这是近年来宁夏电建承建的专业类别较为完整、机组性能达国家先进水平的火电建设项目。
该项目本次安装的汽轮机组是世界首台采用超超临界直接空冷技术的350MW等级汽轮机组,具备高效、供热、深度调峰等功能,是宁夏电建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首次合作开发的项目,也是计划争创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及国家级优质工程奖的重点建设项目。
3月26日,大冶市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开工仪式举行。据悉,该项目总投资预计52亿元,涵盖光伏发电、绿电制氢、岩穴及地下分布式储氢、管道输氢、氢能应用、氢能产业园、数字化管理平台等7大板块。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的氢能源全产业链生态,打造黄石地区首个氢能产业园,构建千亿级新型氢能产业及氢能矿用机械产业链,对推动大冶加快从传统产业向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际能源署3月8日发布的《2023年电力市场报告》说,2023年至2025年全球电力需求增长将加速至年均3%,增长主要来自亚洲地区。可再生能源将主导全球电力供应增长,与核能一起满足绝大部分电力需求增量。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全球电力需求增长势必加速,不过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增长速度可满足几乎全部新增需求。
国际能源署预计,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发电组合中比例将从2022年的29%升至35%,燃煤和燃气发电的比例将下降。未来几年,全球发电碳排放强度将继续下降。
欧盟委员会近日发布了《净零工业法案》。该法案是欧盟绿色协议工业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提高欧盟本土清洁技术能力,帮助欧盟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目标。
该法案提出,欧盟将建立战略净零框架,到2030年,战略净零技术的本土制造能力将接近或达到欧盟年度部署需求的40%。该法案确认了8项可对欧盟清洁能源转型做出显著贡献的战略净零技术,包括太阳能、陆上风能、电池/储能技术、热泵等,并设定了目标:到2030年,欧盟本土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至少达到30吉瓦;风机和热泵的制造能力将至少分别达到36吉瓦和31吉瓦;电池制造能力将至少达到550吉瓦时,力图满足欧盟年需求的近90%;电解槽制氢总装机容量将至少达到100吉瓦。此外,该法案还将先进核工艺等纳入战略净零技术范畴。
近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公布酝酿已久的《关键原材料法案》,强调关键原材料是净零工业、数字工业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部分。该法案被视作能源供应危机后欧盟采取的又一项稳定经济安全的措施,不仅强调了关键原材料的本土生产、回收以及进口来源多元化的重要性,更针对绿色工业、数字工业等制定了“战略性”原材料清单。
在业界看来,欧盟委员会此举很可能对全球现有能源工业供应链造成冲击。不过,目前该法案仍处于立法程序的开始阶段,欧盟成员国和议会尚未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最终实施效果更是有待观察。
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绿色协议产业计划”,打算未来几年通过采取一系列扶持措施提高欧洲零碳产业竞争力,以应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给欧洲带来的不利影响。
“绿色协议产业计划”包含4项核心内容:一是建设可预测和简洁高效的管理体系,二是加快获取欧盟及欧盟各国资金的速度,三是提升适用于绿色转型的技能,四是推进有助于供应链韧性的开放性贸易举措。路透社报道称,这一政策旨在增强欧盟绿色科技竞争力,应对美国大规模补贴政策。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零碳产业最为重要。如今主要国家都在加大零碳产业投资,未来几年将决定零碳经济的形态和定位,欧洲在这一领域应拥有一席之地。
随着主要的加氢网络开始形成,2022年欧洲新开放了创纪录的45座公共加氢站。根据数据,这一数字比2021年增长了22%,使欧洲公共加氢站的总数达到254个。
2022年,全球有130座新的加氢站投入运营,使全球加氢站总数达到814座。另有315座加氢站的具体计划已经到位,在哥伦比亚、塞浦路斯和以色列增加了第一座公共加氢站后,已有37个国家拥有加氢站。在欧洲,德国拥有最多的公共加氢设施,有105座加氢站,其次是法国,有44座,英国有17座,与荷兰并列。亚洲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共有455座公共加氢站,其中日本165座,韩国149座,中国138座。美国只新增了11座加氢站,其中加州占据了全国89座加油站中的70座。
根据彭博社新能源财经公司(BNEF)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全球部署的储能系统装机容量一直在持续增长,去年共部署了16GW储能系统,同比增长68%。
该公司发布的储能市场展望系列报告表明,全球储能市场在2022年得到了创纪录的增长。这一增长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持续下去,并预计从今年到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3%。
近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透露,欧盟乃至全球范围内首个跨境碳捕捉与封存项目已经投运。据了解,该项目名为“绿沙”,计划将比利时捕捉的二氧化碳运输至丹麦北海区域,注入地下永久封存。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欧盟正寄希望于突破碳捕捉这一新兴低碳技术。
“绿沙”碳捕捉与封存项目在去年12月获得丹麦能源署批准,是丹麦首个获得批准的向地下注入二氧化碳的降碳项目。按照规划,二氧化碳最终会注入北海海床一英里以下,高压条件下实现永久封存。今年3月,该项目获得欧盟委员会支持,成为欧盟首个实现跨国境运输的碳捕捉与封存项目。
近日,欧洲风能行业组织WindEurope公布了2022年欧洲风电装机投资情况,数据显示,2022年欧洲风电领域投资较往年大幅下降,新增风电整机订单规模仅有900万千瓦,与2021年相比锐减47%。该机构分析认为,风电项目盈利水平持续下降是目前欧洲风电市场低迷的主要原因。同时,欧洲国家的电力市场干预政策也让欧洲风电产业逐渐失去资本吸引力。长此以往,欧洲国家风电装机增速将放缓,或拖累气候目标的实现。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欧洲各国竞相建设“绿色钢铁”工厂。进入2023年以来,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多个欧洲国家陆续宣布将投入资金以支持本国钢铁制造商“走向绿色”。事实上,“绿色钢铁”并非一个全新概念,在低碳目标下,欧洲各国向钢铁行业施加压力,并在几年前就纷纷提出要推动本国发展“绿色钢铁”项目。除了部分欧洲国家像瑞典、丹麦等在此领域发展较快之外,德国、英国等国家尽管投入较大,但相关项目却推进迟缓并一度受到制造商质疑。
上一篇:工信部批复中国移动使用5G地空通信试验频率 进一步推动我国5G行业应用新发展
下一篇:被资本市场看好就是“香”!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明显
通用机械行业一周要闻回顾:我国首个工业领域核能供汽项目预计年中投产;2023年全球清洁能源部署达到新高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邮箱:。
Copyright © 2002-2025 QY球友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备案号:辽ICP备18004203号